2022年心血管健康管理指南来了!普通人群和既往心血管疾病人群如何预防?
最新调查显示,我国每死亡5个人就有2个人是源于心血管疾病。
众所周知,一级预防(防发病)是普通人群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选择。那么,对于既往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应该如何预防呢?
近日发布的《2022心血管疾病健康管理白皮书》中指出,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防复发)对已经患有冠心病或有过脑卒中病史的患者进行干预和健康管理十分关键。
因此,在做好一级预防(防发病)的基础上,加强二级预防(防复发),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十分关键。
▲图源:创客贴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建议,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应做到:
戒烟及预防青少年吸烟:大量的研究表明,无论主动吸烟或是被动吸入二手烟,吸烟量和心血管病、肿瘤或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呈显著正关联。研究证据显示,戒烟者发病和死亡风险显著低于持续吸烟者。无论何时戒烟都会获益。越早戒烟,获益越多。
减少钠盐摄入量:人群观察性研究发现膳食钠盐摄入量和高血压,心血管病死亡及疾病负担相关联。中国人群钠盐摄入量普遍较高(平均10.5 g/d),特别是北方人群,远高于 WHO(5 g 钠盐/d)或我国营养学会(6 g钠盐/d)的推荐量。
限制酒精摄入量:过量饮酒是 200 余种健康问题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建议每日摄入酒精量男性<25 g,女性<15 g。实际摄入酒精量的计算方法为:酒瓶标示的酒精含量(%v/v)×饮用的毫升数/100×0.8。如饮用 1 个易拉罐啤酒(330 ml),酒精含量标示为3.5% v/v,实 际 摄 入 酒 精 量 为 3.5 × 330/100 × 0.8=9.24 g酒精。
增加身体活动,控制体重:身体活动不足是导致心血管病、2型糖尿病和某些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适宜的有氧运动可降低安静时的血压,改善心肺功能,同时调节紧张情绪。
合理膳食:除应控制膳食摄入总热量和减盐限酒外,还应增加膳食中非精制米面(谷粒表皮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比例,减少膳食中总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量。
其他和生活方式相关的防控措施: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良好的睡眠等。
血压监测与控制: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独立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收缩压从115 mmHg开始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正相关。
血脂监测与控制:早期检出存在血脂异常的患者并监测这些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是有效实施ASCVD防治措施的重要基础。
血糖监测与控制: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2~4 倍。
▲图源:创客贴
近日,《2022心血管疾病健康管理白皮书》指出,心血管疾病患者首次发病出院后,千万不能就此放松,必须遵医嘱,坚持控制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适当接受二级预防治疗。
01
保护血管,提防六大风险
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导致冠心病以及冠心病恶化致死的最重要原因。
血糖超标:糖尿病会使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全身各系统血管炎性改变。
血压过线:据中国高血压调查发现,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9%,血压升高而未及时控制可能导致脑卒中、冠心病等严重疾病。
超重/肥胖:腹型肥胖的人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会增加29%,急性冠心病事件风险增加30%,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的风险增加32%。
血栓形成:血栓会阻止血液顺畅流通,堵住生命的要道。
遗传因素:直系亲属有患心血管疾病的,本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02
注重四个方面,改善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调查发现,能做到戒烟限酒的患者分别只有26.1%和31.1%。无论是否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都应尽早戒烟,限制饮酒,最好不饮酒。
定期体检:心血管疾病属于慢性病,即使无症状仍需密切监测,定期随访,以便医生准确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积极运动:建议每天运动半小时至一小时,每周最好能够积累150~30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每周积累75~150分钟高强度运动。
健康饮食:在接受调查的患者中,能在两年内坚持健康饮食的人不足半数(46.6%)要想保护心脑血管,一定要“管住嘴”。
03
做好二级预防,遵医嘱用药
定期就医,监测病情:调查显示,44.6%的患者未定期到医院复诊复查,原因多为“去医院麻烦”、“没必要”、“忘记”、“无人陪同”,既往有过心血管疾病史的人,复发风险高,一定要做到定期就医。
控制指标,防止失控:将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是稳定心血管疾病病情的二级预防策略之一。
遵照医嘱,合理用药:调查显示,被用于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药物中,患者对阿司匹林的知晓率最高(68.2%)具体来说,阿司匹林作为二级预防药物的使用率达27.3%;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中,90.7%的人能按医嘱服药,76.2%能持续服用半年以上。
总而言之,对于尚未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而言,一级预防十分关键。而对于已经确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一定要做好二级预防,防止疾病的复发。
参考来源: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生命时报
文章来源:厚朴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