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多、疗效日益显著 免开刀消融肝肿瘤!
根据卫生部十大癌症死因统计,肝癌高居十大癌症死因第2位,肝癌的威胁看似依旧;不过随着筛检普及,愈来愈多早期肝癌被揪出,可以不用开刀,采用微波消融的治疗,即可达到9成以上的治愈率,效果相当显著;医疗科技不断进步,战胜肝癌指日可待!
家住武汉蔡甸区85岁的徐老先生在家人劝说下来到济和医院做体检,医生替他做腹部超音波时,竟然发现肝脏有一颗2.5厘米恶性肿瘤。徐老先生心想年纪大了,开刀怕承受不了,但是武汉济和医院肿瘤科主任马玉芳及带领的医疗团队经过评估后建议可用消融治疗,免开腹动刀就可快速根除肿瘤。
由于B、C肝的防治得宜,目前国内的肝癌发生率也明显下降,且因腹部超音波检查普及,越来越多的早期肝癌被查出;像徐老先生一样符合消融治疗条件的肝癌患者大幅增加,已经超越需要手术的比例。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即采用局部热消融方式消灭肿瘤。医生在超音波或电脑断层扫描(CT)等工具定位导引下,把一根电烧针经皮穿刺、准确插入肿瘤组织区域,治疗时针头会放出电波,扰动组织内的离子产生热能,当肿瘤组织内温度达到摄氏60℃以上,肿瘤便会被烧灼坏死,达到所要治疗目的。
由于一根消融针能消除的范围比较小,目前的治疗共识是:单颗小于3厘米、3颗以下的肝癌较适合,治愈率可达9成以上,与外科手术十分接近。如果肿瘤比较大还是想采用射频消融,此时就得“多针齐下”来加大消融范围。
多针消融即同时采用2支或更多消融针插入肿瘤内,可从多点位置协同攻击。这种方式比单针消融来得有效率,一方面避免单针反覆消融拉长治疗时间造成病患疼痛难耐,另一方面,多针的方式经过电脑控制轮流供应射频能源,可均匀且扩大消融范围,减少藏在缝隙内的癌细胞,增加治疗成功的机率。
微波加热也能消肿瘤
近年还有“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 MWA)”的治疗方式兴起。医疗用的微波,原理就跟家里热饭菜的微波炉一样,是利用微波加热水分子振动产生热能;不过在医学上是将微波产生的热能导入肿瘤组织,达到热杀癌细胞的结果。
比较单针消融和微波消融的差别,单针消融针头较细,温度约60度,最高到100度,产生的热能范围较小,对于3厘米以下的肿瘤疗效较好;微波消融的针头较粗,温度可加热到200多度,能产生较大热能,所以可适用于3厘米以上、5厘米以下的肿瘤。时间上,通常射频消融一颗肿瘤需时12分钟,微波消融只需约6分钟,微波治疗的速度快很多。
肿瘤位置也影响治疗方式
除了以肿瘤大小决定治疗方式,肿瘤位置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因为射频消融达到的治疗温度约为60度,肝肿瘤若长在肝静脉或肝门静脉等血管旁边,血管属于低温区,射频消融热量易被低温区带走,产生“热沉效应(heat sink effect)”,影响疗效,因此长在血管旁的肿瘤,会建议用能量更强的微波消融,避免这种情况,因此微波和射频两种热消融技术都已普遍运用于肝癌治疗。
该以超声波或电脑断层导引定位?肿瘤位置是关键!
不论使用射频或微波消融,需要经过超声波或电脑断层即时影像的导引,精准把探针放入肿瘤区域,达到一举破坏肿瘤同时避免正常组织受到热伤害的效果,因此准确的定位非常关键。
医生于超声波导引下执行射频消融治疗
超声波是最方便也最常使用的导引定位工具,可即时呈像,也没有辐射暴露风险,但非常依赖医生的经验。此外,若是在横膈膜或心脏下方的肿瘤病灶,超声波易有死角,这时就会建议在电脑断层导引之下执行。
为精确标定肿瘤位置,病人做电脑断层前必须先做血管摄影,注射“碘油”,碘油会滞留在肝癌细胞内,让医师透过电脑断层,看清肿瘤的位置来下针。注射碘油大约要一小时左右,因此相较于超声波导引,使用电脑断层导引的病人需要较长时间,也会多一个注射伤口。至于电脑断层的辐射暴露风险不必太过担心,因为多半是一次性的治疗,因此都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把肿瘤清除干净才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