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警惕胰腺癌?看看这些症状!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我国胰腺恶性肿瘤在全部恶性肿瘤中的患者占比介于1%至2%之间,然而,胰腺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人数在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中的占比高达3.4%,这一数字显著突出了胰腺恶性肿瘤的高致死性。
武汉济和医院肿瘤科的马玉芳教授分享了一个令人痛心的案例。一位五十多岁的男性患者,生活习惯良好,既不抽烟也不饮酒,还坚持定期运动。然而,他突然因腿部疼痛就医,竟被诊断为胰腺癌晚期。尽管立即进行了化疗,但遗憾的是,仅一个月后,这位患者就离世了,整个病程极为短暂,从就医到去世竟不足一个月。
针对这一案例,马玉芳教授强调了胰腺癌的严峻性。她表示,胰腺癌是存活率极低的癌症之一,其病程凶猛,患者从确诊到离世,往往只有短短半年时间。马教授还特别指出,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这三种胰腺疾病之间关系密切,且胰腺癌的恶性度极高。因此,她呼吁大众尽早预防,并密切关注与胰腺相关的症状,以期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而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胰腺癌,被誉为“癌王”,其早期症状往往难以察觉。一旦症状显现,大多数患者已进入中晚期。当肿瘤位于胰头并压迫胆管时,可能导致黄疸的出现;若肿瘤位于胰腺中部或尾部并压迫神经,则可能引起前胸至后背的疼痛感,甚至可能如之前所述,表现为脚痛。
黄疸,是一种因体内胆红素水平过高而引发的症状,表现为皮肤及巩膜发黄或发绿。这种情况通常伴随着痕痒感、粪便颜色苍白以及尿液颜色偏深等症状。对于黄疸的出现,患者应及早寻求医疗帮助,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关于胰腺癌的危险因素:诊断至死亡往往只在半年内
马玉芳教授详细解释,胰腺位于人体的后腹腔,当胰腺癌肿瘤扩散至骨头或影响其周围的脊髓神经时,可能会引发脚痛的症状。常规的腹部超声波检查可能会受到肠道和胃部的空气干扰,无法清晰观察到肿瘤,因此,更精确的核磁共振检查是必要的。马教授还强调,酗酒和肥胖是胰腺癌的主要致病因素。长期酗酒容易导致胰腺发炎,进而增加罹患胰腺癌的风险,因此应避免过度饮酒。同时,保持健康的体重也是预防胰腺癌的关键。另外,年过40岁后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应警惕这可能是胰腺癌的征兆,并及早进行进一步检查。
马玉芳教授直言,胰腺癌的病程极为凶猛。在临床上,大多数胰腺癌患者在发现时已进入中晚期,能够在早期即发现并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的患者不到一成。因此,胰腺癌患者的整体5年存活率极低,从诊断到去世往往仅在半年内。
胰腺三大疾病息息相关
马玉芳教授详细阐述,胰腺的主要疾病包括胰腺炎和胰腺肿瘤,其中胰腺炎分为急性和慢性,而胰腺肿瘤则分为良性和恶性,其中胰腺癌是最具威胁性的。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诱因是胆结石,约占60%;酗酒紧随其后,占约20%;高甘油三酯则位列第三,约占10%。此外,某些药物或感染也可能导致急性胰腺炎,但诊断相对困难,多依赖于临床经验。胰腺的先天性异常、肿瘤等后天结构异常以及家族病史也会增加相关风险。
急性胰腺炎的症状多样,可能包括上腹、中上腹、偏左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由于胰腺位于后腹腔,紧邻胃和脊椎,因此当胰腺出现问题时,也可能表现为背痛。无论是腹痛还是背痛,通常都相当剧烈,令人难以忍受。由于胰腺炎会对全身产生广泛影响,因此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发烧、畏寒,甚至是呼吸衰竭、肾衰竭和休克等。在妥善的治疗下,轻微病情通常可在7天左右康复,而严重病情可能需要住院一个月。
慢性胰腺炎是胰腺持续受损的反应,通常是在多次急性胰腺炎发作后,胰腺反复发炎受损所导致。它会导致长期的症状和慢性腹痛,这也是许多慢性胰腺炎患者常常依赖止痛药的原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慢性胰腺炎也是胰腺癌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如何预防“癌王”
马玉芳教授强调,胰腺炎是一种没有特效药的疾病,其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禁食让胰腺得到休息,并结合足够的点滴输液。若患者出现疼痛,会给予止痛药物以缓解症状。值得注意的是,慢性胰腺炎的风险增加可能与反复发作的急性胰腺炎有关,而这也会进一步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由于胰腺癌具有难以发现、治疗困难和高恶性度等特点,因此预防显得尤为重要。马教授呼吁人们从日常生活入手,积极预防胰腺炎和胰腺癌。
除了预防胆结石外,马教授还建议人们在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尽量避免摄入高饱和脂肪、多肉饮食、烟熏或合成肉品等不健康食品。此外,她强调应避免抽烟和酗酒,因为这两者都是胰腺癌的重要风险因素。对于那些存在糖尿病、胰岛素阻抗、家族遗传、基因变异等情况的人群,或那些反复出现无原因的急性胰腺炎、40岁以上才出现糖尿病的患者,马教授建议他们应尽早定期检查胰腺,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总之,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注意饮食健康、避免不良嗜好、定期检查身体,这些都是预防胰腺炎和胰腺癌的重要措施。只有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