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良恶性难辨?影像特征结合临床判断,揭秘真相!
疫情过后,越来越多的人被诊断出患有肺结节,这使得肺结节成为了众多人心中的“疙瘩”。
由于肺结节存在恶变的可能性,因此当检查结果上出现“肺结节”这几个字时,人们往往会担忧这是否意味着癌症。而对于肿瘤患者而言,他们更会担心这是否是肿瘤复发或转移的迹象,毕竟肺部是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
肺结节虽有良恶之分,但事实上,绝大多数肺结节均为良性,每100个肺结节中仅有3-4个可能发生癌变。
在探讨“哪类肺结节恶性可能性较大?”这一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肺结节的分类。
(一)肺结节的分类
肺结节是指肺内直径不超过3cm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其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可能是单发或多发,且边界可能清晰或不清晰。
按照大小分类:
- 微结节:直径小于0.5cm。
- 小结节:直径在0.5cm至1cm之间。
- 结节:直径在1cm至3cm之间。
当病灶直径达到或超过3cm时,则不再称为结节,而被称为肿块或肿物。
按照密度分类:
- 实性结节:在CT扫描下呈现为白色的高密度影子,表面光滑且形态小而圆。可能的病因包括肉芽肿、局部瘢痕、肺内淋巴结、肺癌或转移瘤。
- 亚实性结节:可进一步分为两类:
- 部分实性结节:包含磨玻璃密度成分和实性成分的肺结节。
- 磨玻璃结节:在影像上看起来类似于磨砂玻璃。
部分实性结节的恶性概率最高,紧随其后的是磨玻璃结节和实性结节。
一过性的结节,其良性的概率较大;而持续性的结节,则可能预示着恶性肿瘤的发生。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几类高危结节:
- 直径达到或超过15mm的肺实性结节;
- 直径在8-15mm之间,且伴有恶性CT征象(如分叶、毛刺、胸膜牵拉、空气支气管征、小泡征以及偏心厚壁空洞)的实性结节;
- 直径超过8mm的部分实性结节;
- 磨玻璃样结节,尤其是那些持续存在的磨玻璃样结节;
- 具有分叶、毛刺、空泡、血管聚集、胸膜凹陷等恶性CT征象的结节。
左下肺实性结节
当检测发现肺部存在结节或阴影时,医生通常会建议先进行观察。若观察到结节出现增长,则可能需要进行活检或手术以进一步诊断。一般而言,恶性结节在1至6个月内其体积可能会增大一倍。
因此,一般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应积极进行筛查。一旦发现恶性结节,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至关重要。对于肿瘤患者而言,遵循医嘱进行定期复查同样重要,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或转移的病灶,从而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结节的良恶性无法仅仅通过影像学检查结果来单一确定。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等基本信息,但这些信息只是判断结节性质的一部分依据。临床医生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综合考虑结节的影像学特征,如大小是否超过正常范围、形态是否规则、密度是否均匀等,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如患者的年龄、病史、症状等,来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判断。因此,对于结节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临床医生的专业指导和建议。